中府穴的准确位置图及功效视频
导读:中府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肺涨满、肩背痛.我们可以用来治疗支气管炎、慢阻肺、肺炎等病症.哮喘,心脏病还有哪些治疗方案效果好,现在点击下方,添加张医生帮您调理!中府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视频图解中府穴位位置图和功效作用。
【中府穴的准确位置图及功效视频位位置图】
【图解中府穴的准确位置图及功效视频位的位置】
中府准确位置图和作用功效视频
上面的视频为大家详细解答了中府定位和主治,希望能给有需要的朋友带来帮助!
中府快速定位方法
中府的最笨找法是什么? 云门中府怎么找最简单?怎么找中府的准确位置?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个疑问,下面为大家详细解答。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
【位置】
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1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快速取穴】取坐位,肘部稍稍弯曲,在肘弯正中可摸到一大筋(肱二头肌),靠这条大筋外边的肘弯横纹凹陷处,压之会有胀痛感,即是本穴。
《针灸穴位图解》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中府是什么意思
【经穴概要】
中府,经穴名。出自《素问·离合真邪论》。别名膺中俞、府中俞、膺俞。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1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经穴解释】
中府,经穴名。出自《素问·离合真邪论》。别名膺中俞、府中俞、膺俞。属手太阴肺经。收募三焦腑中的气态物输供手太阴肺经。《甲乙经》:“手足太阴之会”。《千金方》:“中府、阳交,主喉痹、胃满塞、寒热”。3、《千金翼》:“身体烦热针中府,又灸绝骨五十壮”。
【按摩中府穴的准确位置图及功效视频位的作用与好处】
按摩中府神奇功效
中府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详细解答!
【中府穴的功效】
中府穴可以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中府配肺俞、百劳、膏肓俞针灸并用治肺痨有效。现在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等。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此穴为心肺疾患常用穴之一。以下是中府穴治病、保健的常用穴位配伍方法。
(1)肃降肺气,清泄肺热
中府穴为肺经募穴,能肃降肺气,清泄肺热,现代多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2)治疗腹胀
刺激中府穴可以增强肺脏主气之功,使气机升降有序,则脾清可升,健运有常。且中府穴有微手足太阴的交汇穴,既可以治疗肺经之病,又可以治疗脾经之患,临床常据此用于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疾病,如腹胀等。
(3)辅助诊断
并且对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4)养生保健
老年人到了冬季容易诱发支气管哮喘,按摩中府穴可以调节肺脏宣发肃降的生理功能,能清肺理气,止咳平喘,可用来预防和缓解由于支气管哮喘引发的肺部不适等症状。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中府主治什么?
【主治】
《针灸大成》:主腹胀,四肢肿,食不下,喘气胸满,肩背痛,呕,咳逆上气,肺系急,肺寒热,胸悚悚,胆热呕逆,咳唾浊涕,风汗出,皮痛面肿,少气不得卧,伤寒胸中热,飞尸遁疰,瘿瘤。
《经络腧穴学》: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
【穴位配伍】
1、配意舍穴治胸满噎。
2、配阳交穴治喉痹。
3、配定喘穴、内关穴治哮喘。
4、配少冲穴治胸痛。
5、配间使穴、合谷穴治面肿、腹肿。
6、配肺俞穴治外感咳嗽。
7、配复溜穴治肺燥热咳嗽。
8、配意舍穴治胸满。
【适用人群】
中府穴常用于青年和老年人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以下几种人群:
(1)扁桃体炎: 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畏寒,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以及全身酸懒等。扁桃体肿大肥大,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艾灸法。
(2)心脏病: 心悸、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胸痛、水肿、少尿等。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按压法。
(3)胸肌疼痛: 呈痉挛性发作,每次持续1~2h。发作间歇期亦可有钝痛。疼痛可为一侧或两侧。同时可伴有发热、咽痛和头痛等感染症状。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按摩法
【注意事项】
(1)按摩时力度要求适中,不能过大,以局部穴位处有酸麻胀感为佳,检查规律性按摩。
(2)针刺时需要注意针刺方向,本穴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3)针尖不可向内斜刺,以免误入胸腔。
【针刺层次】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气态物,以肺气和脾气为主,分布为少气多血,即是气压低、温度高。
【运行规律】体内的温热水湿气态物由三焦腑系统跃迁到体表系统的皮部层次。
【穴位相关阅读】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