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导读:滋阴补肾的穴位:三阴交穴、太溪穴、照海穴。三阴交+太溪穴就是我们人体的“六丸地黄丸”:治肾虚性的耳鸣、乌发;太溪穴+照海穴就是“知柏地黄丸”,详情养生讲解请看本文视频和图文内容。
三角区内有若干个穴位:三阴交穴、复溜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然谷穴。这一组穴位中除了三阴交穴(脾经),都是肾经上的穴位,可以把它叫作肾经的三角区(肾三角)。这么多穴位都有什么养生功效呢? 三阴交是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肝脾肾三阴阴经(足三阴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多经交会的穴位的作用,就要看它跟什么穴位配合使用。如果三阴交和肾经的穴位搭配使用,就发挥肾经的穴位作用。肾的作用:主生殖、生长发育、主骨生髓,对人体的五脏都起到根本性的调养作用,又叫先天之本。通过三阴交穴位的穴性能让肾经上的穴位发挥的更好。三阴交本身还有:理气、健脾、调整后天的作用,这样把先天和后天,还有身体当中气机的功能融合在穴位当中。 有一味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补肾阴(滋阴补肾)、治肾虚性的耳鸣、乌发。一位嘉宾年轻时有耳鸣症状,服用六味地黄丸十几年,耳鸣完全好了,今年整整70岁一头乌发,没有染。 六味地黄丸:滋腻、暖胃,三补:补肝、补脾、补肾;三泻:防止补的太过,又加了三味补泻的药。所以六味地黄丸不是通用的。而我们的脚上就有一种“六味地黄丸”,它就是太溪穴。 太溪穴的位置(取穴方法):在我们内踝的高点往后和跟腱后缘之间的中点处(凹陷处)就是太溪穴。点揉方法:立起拇指,按揉太溪穴。太溪穴:人体第一大补穴》》 阴虚有热,用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是清虚热的。知柏地黄丸就是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两味药。我们脚上三角区也有,照海穴的作用:专门清虚热。照海穴的位置:内踝高点往下,正好是在骨缝当中,点揉照海穴。太溪穴+照海穴就是“知柏地黄丸”.照海穴是治疗老年性虚损导致的失眠问题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摩照海穴有助于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专家提示:照海穴有安神的作用,按摩时间最好在晚上,睡前一个小时,不能太晚。照海穴 更多点击》》 三阴交又叫妇科三阴交,对女性的保养特别好。三阴交穴的位置:在我们的内踝高点上四指,胫骨的后缘。缓慢、持久、柔和、渗透地按揉。准确位置,按揉时会有刺痛感。三阴交穴的准确位置图》》 特别是更年期的女性,三阴交穴确实有预防缓解更年期的症状。
【穴位相关阅读】
照海穴
三阴交穴治妇科病、延缓衰老等作用(视频图解)
按揉三阴交穴 健脾、美容效果好
常揉三阴交穴位的作用与好处(视频图解)
太溪穴
三阴交穴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穴位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或添加穴位密码QQ群(184221189)交流讨论,直接点击
公众号介绍: 在古代,中医把疼痛作为疾病的代名词,你知道疼痛是怎么产生的吗?经络穴位保健在预防和缓解疾病方面有什么独特的作用呢?利用经络穴位进行养生保健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欢迎关注“ 经络穴位”微信号,与您一起畅谈经络穴位驱病养生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七大常用的刮痧方法[真人示范图] 下一篇:冬季皮肤瘙痒症的克星:百虫窝、血海穴、曲泉穴
从女性人体穴位高清图可以看出,左侧的红线是任脉穴位,右侧的蓝线是足阳明胃经,本文高……详细>>
专门治疗腰背疼及腰椎间盘突出症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现代人都需要艾灸,什么情况下不能灸
每天搓一搓,告别你的“难言之隐”!
向穴位要健康二按一按揉一揉降火去火的穴位
美容美体的十大特效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十大补气穴位
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 (手太
从女性人体穴位高清图可以看出,左侧的红线是任脉穴位,右侧的蓝线是
今天我们讲便秘的问题,便秘指的是两天以上没有去厕所排便,或者在排
现代生活,脊椎病的患病人群日益扩大,特别是白领一族,十之八九就有肩
《健脾除湿巧度夏-2》主要介绍齿痕舌是什么原因,脾气虚的症状,艾灸
马上就要进入七月大小暑了,在桑拿天里,您有哪些解暑的好方法吗《健
穴位按摩、刮痧、拔罐、艾灸都可以很好地缓解治疗感冒。本文详细
穴位按摩、刮痧、拔罐、艾灸都可以很好地缓解治疗妊娠呕吐。本文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也是阳气上升,这个时候肝火特别旺,各种肝病容易
黄帝内经之十二经络养生视频: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锻炼身体
头部面部>>
按摩百会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高血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
颈部肩部>>
按摩肩井穴的作用与好处提高性功能、治疗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
胸部腹部>>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尤其是现在,暴饮暴食、不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更容
腰部背部>>
按摩大椎穴的作用与好处:可以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等。大椎穴位的位
臀部腿部>>
女性经常在家按摩三阴交穴位有很多的好处和作用,如你的父母给你存
脚部足底>>
按摩涌泉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高血压、提高性功能、使肾精充足,耳
网站首页 | 手机版 | 养生视频 | 全站搜索 | 版权说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浙ICP备2021030541号-1
经络穴位网 微信公众号:xue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