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导读:太溪、太冲、曲池3个穴位对降血压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和益处。肾经上的太溪穴补肾阴就是给“树”浇水;太冲穴可以疏肝理气、平肝降逆,不让肝气升发太过,可以说是肝经上最负责任、最任劳任怨的;大肠经上的曲池穴用来扑灭火气。每天坚持按揉这3个穴位,确实能起到比较好的肝肾保健作用。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 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血压平稳乐逍遥。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三大穴位位置图解:)
【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即: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
【太冲穴的准确位置图】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中)
【曲池穴的准确位置图】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高血压如何降压?好又快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王东生点评:准确地说,太溪、太冲、曲池3个穴位对降压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和益处,但是高血压患者要想控制病情,平时应以降压药为主,配合日常的保健方法。 中医认为:高血压有肝阳上亢型和肝肾阴虚型。肝阳上亢的人经常面色红,脾气相对暴躁,容易着急,血压波动比较大。肝肾阴虚的人,经常觉得口渴、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等,一般情况下血压波动不大。 不管是肝阳上亢或者是肝肾阴虚,都是肝肾两脏的问题,肝主藏血,没有肾水的滋润,它就升发太过,血管的压力加大,血压就会升高;如果肾水充足的话,就能以柔克刚,中和肝的那份“刚性”,血管也会变得相对柔韧。血管弹性变好了,就能大大减少心脑血管发病的概率。 肾经上的太溪穴补肾阴就是给“树”浇水;太冲穴可以疏肝理气、平肝降逆,不让肝气升发太过,可以说是肝经上最负责任、最任劳任怨的;大肠经上的曲池穴用来扑灭火气。每天坚持按揉这3个穴位,确实能起到比较好的肝肾保健作用。 但是,中医的穴位按摩大多只有保健作用,可以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和调节人体机能,作用是缓慢的。因此,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不能盲目地抛弃降低血压的药物,一味地用保健替代治疗,应该以降压药为主,配合日常的穴位按摩保健,来达到平稳血压、减少并发症的效果。 高血压吃什么好降压? 对于《降压歌》的最后一句,枸杞子、菊花(尤其是怀菊,被称为药菊)确实可以明目清火祛肝火,对平稳血压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适当服用。
【穴位相关阅读】
曲池穴
太溪穴
太冲穴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穴位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或添加穴位密码QQ群(184221189)交流讨论,直接点击
公众号介绍: 在古代,中医把疼痛作为疾病的代名词,你知道疼痛是怎么产生的吗?经络穴位保健在预防和缓解疾病方面有什么独特的作用呢?利用经络穴位进行养生保健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欢迎关注“ 经络穴位”微信号,与您一起畅谈经络穴位驱病养生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鼻子出血的治疗方法 下一篇:高血脂喝什么茶好 降高血脂的穴位
从女性人体穴位高清图可以看出,左侧的红线是任脉穴位,右侧的蓝线是足阳明胃经,本文高……详细>>
专门治疗腰背疼及腰椎间盘突出症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现代人都需要艾灸,什么情况下不能灸
每天搓一搓,告别你的“难言之隐”!
向穴位要健康二按一按揉一揉降火去火的穴位
美容美体的十大特效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十大补气穴位
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 (手太
从女性人体穴位高清图可以看出,左侧的红线是任脉穴位,右侧的蓝线是
今天我们讲便秘的问题,便秘指的是两天以上没有去厕所排便,或者在排
现代生活,脊椎病的患病人群日益扩大,特别是白领一族,十之八九就有肩
《健脾除湿巧度夏-2》主要介绍齿痕舌是什么原因,脾气虚的症状,艾灸
马上就要进入七月大小暑了,在桑拿天里,您有哪些解暑的好方法吗《健
穴位按摩、刮痧、拔罐、艾灸都可以很好地缓解治疗感冒。本文详细
穴位按摩、刮痧、拔罐、艾灸都可以很好地缓解治疗妊娠呕吐。本文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也是阳气上升,这个时候肝火特别旺,各种肝病容易
黄帝内经之十二经络养生视频: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锻炼身体
头部面部>>
按摩百会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高血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
颈部肩部>>
按摩肩井穴的作用与好处提高性功能、治疗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
胸部腹部>>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尤其是现在,暴饮暴食、不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更容
腰部背部>>
按摩大椎穴的作用与好处:可以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等。大椎穴位的位
臀部腿部>>
女性经常在家按摩三阴交穴位有很多的好处和作用,如你的父母给你存
脚部足底>>
按摩涌泉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高血压、提高性功能、使肾精充足,耳
网站首页 | 手机版 | 养生视频 | 全站搜索 | 版权说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浙ICP备2021030541号-1
经络穴位网 微信公众号:xue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