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不同,施灸有别——气虚体质艾灸法
导读:中医讲究对症用药,这充分考虑了病因的差异。在发病的因素中,体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这项法则同样适用于艾灸,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艾灸保健,更有利于自身的健康。体质不同,艾灸选穴配穴也有区别。另外,湿热体质和阴虚体质因身体内的水液代谢问题要谨慎施灸。
一、气虚体质
气虚是指身体内气机的推动、统摄、防御等功能减退,各脏腑的机能和免疫力低下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甚至疾病。
气虚体质的调养应当从调补后天之气和先天之气两方面入手。后天之气包括抵御作用的卫气、推动呼吸作用的肺气、综合营养作用的脾胃之气、维持心脏正常搏动的心气;先天之气指存储于肾的肾气以及丹田部的元气。通过补益脾气可以促进其他各部位后天之气的形成,滋肾培元则是调动体内元气发挥原始的推动作用。
艾灸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可以调补气血,激发元气,使气血得到疏通。
● 一般施灸
艾灸神阙穴
神阙穴的位置:神阙穴位于肚脐的正中。
施灸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5~1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温经祛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
艾灸气海穴
气海穴的位置:气海穴位于肚脐正下方1.5寸(比大拇指稍宽)处,此穴是先天元气会聚的地方。
施灸方法:此穴需两人配合施灸,可采用回旋灸的方法。施灸时,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或坐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10分钟,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功效: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
● 辨证加灸
症状:心悸
加艾灸心俞穴
心俞穴的位置:心俞穴位于背部肩胛骨内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可从颈部突起最高的大椎开始,向下数第5个凹陷,再向左右两侧旁开2横指宽处即是。
施灸方法:此穴需两人配合施灸,可采用回旋灸。施灸时,被施灸者取俯卧姿势,施灸者站于一旁,将艾条的火头垂直对准穴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在左右两个穴位间平行往复地回旋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理气宁心。
加艾灸神门穴
神门穴的位置: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肌腱的横侧凹陷处。取穴时,先将掌心向上,在小指侧的腕横纹处可摸到一条筋,神门穴就在这条筋外侧的凹陷处,左右手腕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此穴可自行施灸。施灸时,取坐姿,一手执点燃的艾条,火头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养心安神。
症状:便溏、腹胀、食欲减退
加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4寸(6横指宽)处。取穴时,采用仰卧姿态,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中脘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回旋灸。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艾条,用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5~10分钟。
功效:和胃健脾。
症状:气短、胸闷
加艾灸膻中穴
膻中穴的位置: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处。
施灸方法:此穴需两人配合施灸。宜采用回旋灸。施灸时,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或坐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10分钟。
功效:宽胸理气,活血通络,舒畅心胸。
症状:下肢水肿、小便清长、夜尿频多
加艾灸中极穴
中极穴的位置:中极穴位于神阙穴(肚脐)正下方4寸(6横指宽)处。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取平卧位,施灸者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5~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清湿热,改善气血运行,消除痛痒。
加艾灸命门穴
命门穴的位置:命门穴位于腰部,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以肚脐为标准围绕腰部作一个圆圈,与背后正中线的交点就是命门穴。
施灸方法:此穴施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取坐或站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此穴位,在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1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滋阴降火,接续督脉气血。
【穴位相关阅读】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穴位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或添加穴位密码QQ群(184221189)交流讨论,直接点击
微信扫一扫 经络穴位微信号:xuewei360
上一篇:体质不同,施灸有别——平和体质艾灸法 下一篇:体质不同,施灸有别——阳虚体质艾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