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密码网 经络穴位logo

穴位排行榜
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太溪穴血海穴太冲穴肾俞穴风池穴关元穴迎香穴大椎穴少商穴内关穴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穴位大全

03《新针疗法手册》之针灸的作用:治疗常见病

2014-07-06 17:37:37 经络穴位网 作者微信号:xulei3699 文章浏览:(4004)

导读:《新针疗法手册》三、针治常见病,包括生活中近百种常见的症状治疗穴位及手法。以及治疗聋哑配穴, 附:八穴歌。

    最高指示: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

    三、针灸治疗常见病

    扁桃腺炎,咽炎、喉炎

    主穴:合谷、内庭。

    备穴:曲池、鱼际,少泽,天突。

    直刺合谷、内庭时,轻捻转,轻提插,留针五分钟后,让病人试作吞咽运动,如病痛减轻或消失,即可退针。无效时可针鱼际、少泽,用震颤手法。病人体温高时可加曲池退热。

    气管炎、支气管炎

    主穴:天突、丰隆

    备穴:喘息、足三里。

    针刺天突、丰隆、大弧度捻转,出针后喉部及呼吸有轻松感,咳嗽不止刺喘息。失眠刺足三里,效果不好,可用火罐拔大椎。

    支气管喘息

    主穴:喘息、膻中。

    备穴:天突、丰隆。

    针刺喘息,用震颤手法,针感放散到背或臀部,病人当即感到轻松。胸闷胸痛时加配膻中,用震颤手法 ,出现胸部沉木感,闷痛缓解,喘息减轻。痰多加丰隆。咳嗽、呼吸困难加天突。或用三稜针刺入膻中3至5分,上下左右划动;挑治喘息穴效果更好。某部医疗队用此法,在农村治疗数百例,收到良好的效果。较割治方法简便易行。

    牙痛

    主穴:牙痛穴。

    备穴:合谷、下关。

    不分上、下、左、右牙痛,都针牙痛穴,用震颤手法。效果不佳时,加用备穴。

    腮腺炎

    主穴:医风、颊车,合谷。

    备穴:曲池。

    针刺医风、颊车,局部出现沉胀感,效果好,合谷要强刺。发烧加曲池,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同上述穴位,针刺深度5分至1寸。

    胃痛(包括胃炎、胃溃疡)

    主穴:中脘、足三里、内庭

    备穴:内关,阴陵泉。

    疼痛发作时,针中脘,(可向上,下脘透针)。足三里可双侧同时进针和捻针半分钏或大弧度捻轩提插。如有恶心呕吐、绞痛时,用捻转手法针内关透外关;隐痛时配阴陵泉、落枕亦能止痛。

    呕吐(包括妊娠呕吐)

    主穴:内关。

    备穴:天突,足三里。

    双侧内关同时进针、大弧度捻转,效果好,如效果不佳,加天突,足三里。妊娠呕吐只针内关即可。

    腹泻、胀胀。

    主穴:足三里、气海。

    备穴:天枢,阴陵泉。

    先针足三里,得气后针气海。如腹泻不止,加刺止泻(关元上五分),亦可用艾卷悬灸神阙(即肚脐)10分钟。

    便秘

    主穴:阳陵泉,支沟。

    备穴:气海。

    脱肛

    主穴:承山,长强。

    备穴:百会。

    深刺承山,针长强时,针尖刺向肛门。效果不佳配百会,或用艾卷悬灸百会10分钟。

    膈肌痉挛

    取穴:内关,中脘,天突。

    强刺激内关,中脘,如痉挛不止,刺天突1至1.5寸深。大弧度捻转,一般可止痉。

    痢疾

    主穴:足三里、止泻、天枢穴。

    备穴:曲池,阴陵泉。

    有脓血便时针主穴,用轻捻转提插法。如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加曲池减天枢。有里急后重加阴陵泉。大便呈黄色,只针足三里。

    某陆军医院用此法针治急性典型细菌性痢疾158例,治愈137例,一般1至3天症状消失。经细菌培养三次阴性出院,平均住院10天。

    感冒

    主穴:风池、合谷

    备穴:大椎、丰隆、曲池

    先针刺风池,中等手法刺合谷。咳嗽,痰多,发烧时,改用备穴,或在大椎拔火罐。

    疟疾

    对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都有效,而对间日疟效果更好。

    主穴:大椎、至阳、间使(内关上一寸)

    备穴:曲池,三阴交,足三里。

    必须在发作前1至2小时针治。

    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1、各项肝功能均有变化者

    主穴:胆俞(第十一胸旁开二横指),太冲。

    备穴:至阳、足三里、医明。

    2、仅转氨酶增高者

    主穴:大椎、至阳、足三里

    备穴:行间(太冲下一寸),阳陵泉。

    胆道蛔虫症

    主穴:迎香透四白(承泣下五分),人中。

    备穴:足三里,曲池,至阳。

    疼痛发作时,先针迎香透四白,用捻转法。针人中、曲池用震颤法。有隐痛时针至阳、足三里。疼痛缓解后,内服醋3至4两。驱蛔虫,可针关元、天枢。

    肾炎

    主穴:耳针肾区、膀胱区。(见耳针疗法)

    备穴:复溜,飞扬,肾俞。

    每次针一个区,留针4小时,同时一备穴,每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一般针5至6次后,尿内蛋白,红血球开始减少,以后逐渐消失。临床可不加药物。某陆军医院用耳针治疗16例,临床治愈12例,好转4例,平均住院64天;而药物治疗的57例临床治愈36例,好转9例,平均住院145天。从治愈率和住院天数来看,耳针疗法对肾炎有一定疗法。

    尿潴留

    主穴:三阴交、阴陵泉

    备穴:关元,气海。

    针三阴交、阴陵泉时,针感 应传导至大腿内侧,一般在退针后半小时左右可能排尿。

    遗尿

    主穴:关元、阴陵泉。

    备穴:中极,三阴交。

    主穴与备穴交替针刺。

    遗精、阳萎、早泄

    主穴:关元,三阴交。

    备穴:中极,足三里

    针关元、中极二穴,针感应放散至龟头,三阴交要放散到足底和侧膝盖上。

    身体虚弱时可加足三里,用补法。效果不佳时,可用皮肤针在三阴交埋针治疗(用胶布固定),隔日一次,每次埋针4至6小时。

    尿崩症

    主穴:关元、三阴交

    备穴:肾俞、命门、气海。

    针刺三阴交,针感应放散到膝盖上。主穴和备穴交替取用。某部医疗队在农村治疗三例尿崩症患者,收到良好效果。某公社小岗大队一名14岁沉重,每日喝10至12暖壶水,最多喝过三大桶,每天排尿20至30次,经针治七次后,喝水减至每天1至2暖壶,排尿4至5次。

    高血压病

    主穴:曲池

    备穴:足三里,印堂

    对1、2期高血压病,降压较明显。针刺双侧曲池,用大捻转提插法,针后30分钟血压下降。失眠和食欲不振者加足三里。头晕、头痛加印堂。

    心绞痛

    主穴:内关穴

    备穴:间使,足三里

    针刺人关透外关,疼痛不止加备穴。

    心慌、心跳

    主穴:内关、膻中

    备穴:神门、间使。

    刺内关、膻中,用震颤法。如效果不佳改用备穴,用轻提插法。

    头痛

    主穴:风池、合谷

    备穴:太阳穴、百会穴、列缺。

    刺双侧合谷、风池,用震颤法,颈部应有麻沉感。对神经性头痛效果较好。

    偏头痛

    主穴:风池、太阳穴、合谷穴。

    备穴:列缺,太冲。

    针风池,太阳透率谷,颞部应有沉胀感;刺合谷时,针感传导至肘,肩部。一般1至3次见效。

    前头痛

    主穴:印堂穴、太阳穴、合谷穴。

    备穴:列缺穴

    强刺印堂、太阳二穴。

    后头痛

    主穴:风池、后谿穴

    备穴:百会、昆仑。

    风池透风池,后头部应有沉麻感。针后谿穴时,针感应传导对肘部或腋后部。对头顶痛亦有效果。

    眩晕

    主穴:风池、内关。

    备穴:百会、太冲

    风池透风池,内关透外关,得气后退针。

    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

    主穴:太阳,地仓,合谷。

    备穴:阳白,迎香,下关,颊车,列缺。

    初次治疗先针双侧合谷,2至3次后,改用患侧合谷。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时,针太阳或阳白透鱼腰(眉中间)。口角下斜时,地仓透颊车,疗效显著。

    肋间神经痛

    主穴:支沟

    备穴:绝骨、膻中、阳陵泉

    支沟透间使。止痛 佳 时,深刺阳陵泉。

    坐骨神经痛

    主穴:环跳、阳陵泉

    备穴:白环俞、殷门、绝骨、昆仑。

    先针环跳,大弧度捻转提插,针感传导至臀上及小腿。阳陵泉透阴陵泉,针感传导至臀部及踝关节,效果较好。

    半身瘫痪

    主穴:阳陵泉透阴陵泉,曲池透少海。

    备穴:养老穴,列缺,环跳,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劳宫,绝骨透三阴交,地仓透颊车穴。

    隔日针一次,每次选用2至4个穴位。用强刺激或中等刺激手法,效果显著。

    小儿麻痹

    1、上肢麻痹

    主穴:养老穴

    备穴:曲池,外关。

    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

    2、下肢麻痹

    主穴:风市上二寸,环跳,足三里。

    备穴:五里下二寸*血海上五寸),绝骨(悬钟)透三阴交,阳陵泉透阴陵泉。

    针风市上二寸,针感传向臀部及小腿外侧。

    失眠

    主穴:足三里

    备穴:神门、三阴交、医明。

    癔病

    主穴:内关穴。

    备穴:人中,合谷

    双侧内关同时进针,用提插震颤手法,效果不佳时,加刺人中。

    癫癎

    癫癎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人事不省,手足搐动,口吐白沫。

    主穴:涌泉、人中。

    备穴:内关,足三里。

    发作时针人中,而后针涌泉,片该即可苏醒。有恶心、全身无务者,次日可针内关、足三里。

    休克

    取穴:人中,中冲,内关。

    针治休克采用间歇性刺激法,进针后,每隔4至5秒钟刺激一次,经过2至3分钟后仍不恢复,再加刺内关。

    落枕

    主穴:养老穴,绝骨

    备穴:落枕穴

    针刺养老穴后,针感立即传至肩部,此时令病人作头部左右转动,如疼痛减轻或消失,即可退针,退针后可再针备穴。

    上肢关节痛

    主穴:曲池,养老穴

    备穴:外关、后谿穴

    腕及肘关节痛时,养老透间使,肩关节痛时,曲池透少海。上肢运动障碍或不能抬高时,可先拿肩井1至2下,然后拔拿天宗,再拿腋窝内外肌群。

    此后可令病人作上肢抬高动作,如有轻松感时,再深刺曲池,捻转提插,针感传到肩部时,将针提至皮下(不拔出)。如上肢仍不能高举时,再针曲池穴,捻转提插后,即可退针。大部分病人可立即恢复正常。

    下肢关节痛

    主穴:环跳、绝骨

    备穴: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髋关节痛,针环跳,昆仑穴。膝关节痛,针阳陵泉透阴陵泉,或膝眼透膝腿。膝关节蹲不下时,可使膝关节弯曲,向下掐拿腘窝两侧肌腱3至5次,使局部酸麻痛。然后再针。踝关节痛,取绝骨、昆仑。

    腰痛(风湿、扭伤、劳损)

    主穴:肾俞、殷门,后谿

    备穴:承山、昆仑

    先针后谿,针感传导到肘部或肩背部,此时令病人作弯腰活动,腰痛好转,将针退出,效果不佳时,可用主、备穴。拔走罐(罐已吸紧用手推罐活动)疗效亦好。

    腰椎间盘脱出症

    主穴:压痛点

    备穴:殷门,承山

    病人俯卧、先找出脊柱两侧最明显的压痛点,然后直刺进针3至4寸深,病人立即出现肌颤抖或强烈的传电感,从腰部传到足趾,此时将针稍提起,休息一分钟再刺下,如此间歇性提插3至4次后退针。然后再刺备穴。

    此法每隔2至3天一次。每次针后,因有轻度疲劳,可让病人休息一会。

    甲状腺肿大

    主穴:阿是穴,曲池穴

    备穴:天突穴

    在肿大之甲状腺两侧,选 出对称点为阿是穴。针尖向对侧角缓缓针刺1至1.5寸深,注意不要刺伤动脉。局部出现胀感时退针,然后针曲池。隔日针治一次。

    月经不调

    主穴:关元、三阴交

    备穴:中极、血海、足三里

    主穴、备穴交替使用,每次可针二次,月经前,月经后各针5至7次。

    痛经

    主穴:中极、三阴交

    备穴:关元、十七椎穴(第五腰椎下)

    月经前2至3天开始针治,月经后再针3至6次。经期疼痛发作时,针十七椎穴1.5至2寸深,有止痛效果。

    闭经

    主穴:中极、三阴交

    备穴:足三里、复溜

    每次用2至3个穴位,中等刺激,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七天,再开始第二疗程。

    子宫脱垂

    主穴:维胸穴(关元旁开6寸)

    备穴:曲骨(中极下1寸),三阴交,太冲。

    针维胞时,沿腹股沟斜刺2至3寸深,用大弧度捻转,使病人感 到会阴部抽动。再配三阴交或其它备穴。

    胎位不正

    正常胎儿头向下,怀孕七个月时,胎作臀部或肩部向下者为胎位不正,此时需要转胎,用艾卷悬灸至阴,10至15分钟,局部感到温热即可。一般每日一次,1至3次胎位即可恢复正常。

    乳腺炎

    主穴:膻中,合谷。

    备穴:外关、后谿。

    乳汁分泌不足

    主穴:膻中、外头、少泽

    备穴:合谷

    产后无奶或奶少时,每次针2至3穴,中等刺激。

    死胎

    主穴:合谷、三阴交

    备穴:关元、阴陵泉

    轻刺合谷,重刺三阴交,使针感放散到下腹部,一日可针二次,连续针1至3天,如死胎不下时,改用其它方法引产。某陆军医院收治三名死胎产妇,经多种方法引产无效,后经针刺上述穴位2至3次顺利娩出。

    子宫功能性出血

    主穴:关元、三阴交。

    备穴:中极、血海

    主穴:备穴交替使用,关元、中极应用中等刺激;三阴交、血海应用强制刺激。

    小儿惊症

    发病突然,多有高热,抽搐,口唇颤动,四肢发冷。

    主穴:人中,百会

    备穴:内关、中冲。

    小儿消化不良症

    小儿腹泻、水样便或不消化之奶块便,一日大便十几次。

    主穴:足三里

    备穴:内关、气海。

    针双侧足三里,有呕吐加内关。一般1至3次恢复正常。如果效果不佳时,加气海,同时用艾卷悬灸神阙10分钟,注意不要烫伤。

    百日咳

    小儿呈现陈发性痉挛性咳嗽,并有回声,重者伴有呕吐。

    主穴:喘息

    备穴:丰隆,天突。

    先针喘息,然后在大椎拔火罐,痰多加刺丰隆。

    翼状胬肉

    先用针尖轻轻拔离胬肉,然后用针点刺胬肉根部。此时眼球酸胀、流泪。然后加配太阳或少泽。每日一次,轻者数次可愈。

    流泪

    取穴:睛明、上睛明,太阳

    针刺睛明时,令病人双目直视,眼球不要活动,进针不捻转,针1寸深。

    倒睫

    在倒睫的眼睑上(相当于手术部位),用针点刺出血,再针攒竹(眉内端凹陷中)。每日一次。

    近视

    主穴:承泣

    备穴:睛明、风池

    针承泣,针尖沿皮刺至内眼角。视力不恢复时,加刺风池。

    角膜炎

    主穴:睛明、太阳

    备穴:风池、合谷

    直刺太阳或太阳透率谷

    白内障

    主穴:晴明,下睛明。

    备穴:太阳,少泽,医明,鱼尾(眉梢处),合谷。

    针睛明时,直刺1至1.5寸深。备穴交替取用。某部农村医疗队,针治一名白内障失明病人,15次后,已能看到四号字和一般物品。

    青光眼

    主穴:太阳、合谷、印堂

    备穴:曲池,风池,医风,睛明

    每次针2至3个穴,隔日一次,初期效果较显著。

    视神经萎缩

    主穴:睛明,太阳,球后

    备穴:风池,外关,合谷

    每次取用2至3个穴,隔日一次,疗程较长,有的针治69次,才恢复视力。

    耳鸣

    主穴:听宫、医风。

    备穴:外关、合谷、听会。

    鼻炎

    主穴:迎香、合谷。

    备穴:列缺、印堂。

    主穴、备穴交替取用。

    颞颌关节炎

    主穴:下关、合谷。

    备穴:颊车、医风、外关

    荨麻疹

    主穴:曲池、足三里

    备穴:血海、三阴交、合谷

    食物过敏引起的荨麻疹,针足三里效果明显。

    夜尿症

    主穴:三阴交、曲骨

    备穴:横骨、气海、中极

    每次2至3个穴位,睡前针较好。

    癔病性瘫痪

    主穴:1、阳委(膝关节外侧上三横指)2阳委(膝关节外侧上五横指);3阳委(膝关节外侧上七横指)

    备穴:安眠1,安眠2,肾脊。

    针法:直刺2至3寸(由第一第二第三顺序针)安眠穴针一种即可,肾脊双侧针1.5寸。

    背腰肌劳损

    穴位:华佗狭脊(第一胸椎到第五腰椎之间的脊椎旁开5分处)。

    针法:由第一胸椎旁开五分处向下透再由第五腰椎旁开5分向上透*两针尖不接头,不马上取针)双手分别上下两针同时捻动后取出一侧两针再捻动另一侧后再取出另一侧两针。(也可以只透一侧)一日一次。

    聋哑

    主穴:听宫、听会、听穴、支左、上廉泉,哑门

    备穴:外关,合谷,医风,恩聋,聋忠,廉泉,中渚。

    治疗聋哑配穴(仅供参考)

    第一组配穴(全聋患者用穴)

    听宫,医风,中渚。

    听会,恩聋,外关。

    听宫,医风,聋忠

    听会,恩聋,中渚。

    听宫,上廉泉,聋忠。

    手法:强刺激针二寸。

    第二组配穴(听力有进步患者)

    耳门,医风,外关。

    听宫,恩聋,合谷

    听会,医风,聋忠。

    耳门,医风,合谷。

    听宫,医风,合谷。

    手法:中等刺激针二寸。

    第三组配穴(听力基本恢复)

    听宫,哑门,中渚

    听穴,上廉泉,合谷。

    听会,医风,外关。

    听宫,哑门,聋忠。

    听穴,廉泉,恩聋。

    手法:弱刺激针二寸。

    说明:1、听力恢复后针哑门或听穴有助于迅速恢复讲话。

    2、每组穴共分五小组,每天用一小组,第六天又从一小组开始用,每个疗程以10至15天为适,一个疗程完后休息五天测定后根据治疗效果再组织下一疗程至痊愈。

    附:八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殷门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腿疼阳陵透。

穴位相关阅读

02《新针疗法手册》之针灸穴位图及常用奇穴

01《新针疗法手册》之基本知识---中医针灸学习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穴位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或添加穴位密码QQ群(184221189)交流讨论,直接点击穴位密码1每天学习群

微信扫一扫 经络穴位微信号:xuewei360

公众号介绍: 在古代,中医把疼痛作为疾病的代名词,你知道疼痛是怎么产生的吗?经络穴位保健在预防和缓解疾病方面有什么独特的作用呢?利用经络穴位进行养生保健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欢迎关注“ 经络穴位”微信号,与您一起畅谈经络穴位驱病养生的独特魅力!

穴位密码微信穴位密码微信公众号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核心关键词:人体穴位图 大全集

人体穴位大全

男性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611096
男性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高清

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 (手太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背面高清图解大全】 1832085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背面高清图解大全】
高清

从女性人体穴位高清图可以看出,左侧的红线是任脉穴位,右侧的蓝线是

热门点击排行榜

  1. 1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背面高清图解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反面高清图解大全】
    1832085
  2. 2
    男性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标准十四经脉人体穴位图【高清图解】
    611096
  3. 3
    人体常用穴位位置图及作用与好处 人体十大要穴图解
    445681
  4. 4
    手指同身寸法(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同身寸定位法(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330894
  5. 5
    增强男性性功能的穴位 增强男性性功能的穴位
    258824
  6. 6
    人体穴位图【大全】 人体穴位图【大全】
    187003
  7. 7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正面高清 人体穴位高清图正面
    177675
  8. 8
    十大补气穴位 补中益气 延年益寿 人体十大补气穴位
    175777
  9. 9
    丰胸穴位经络按摩 短短10分钟神 神奇的经络丰胸穴位按摩[视频]
    171855
  10. 10
    治疗咳嗽的穴位 止咳化痰效果好( 治疗咳嗽的穴位 止咳化痰效果非常好(视频图解)
    170514
  11. 11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 清晰直观的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
    169267
  12. 12
    肾经和膀胱经 为女人撑腰【女性 女人健康养生 膀胱经和肾经为每个女人保驾护航
    121180
  13. 13
    督脉穴位图 人体经络穴位之督脉穴位图
    116458
  14. 14
    十二经络走向图 穴位养生调理【 黄帝内经之12经络养生
    115209
  15. 15
    三阴交穴治妇科病、延缓衰老等作 三阴交穴治妇科病、延缓衰老等作用(视频图解)
    109418

精彩专题

便秘怎么调理_便秘吃什么好_治便秘的穴位
便秘怎么调理_便秘吃什么好_治便秘的穴位

今天我们讲便秘的问题,便秘指的是两天以上没有去厕所排便,或者在排

你的脊椎健康吗?白领一族十之八九有肩颈问题
你的脊椎健康吗?白领一族十之八九有肩颈问题

现代生活,脊椎病的患病人群日益扩大,特别是白领一族,十之八九就有肩

艾灸减肥_缓解脾气虚的症状[养生堂视频]
艾灸减肥_缓解脾气虚的症状[养生堂视频]

《健脾除湿巧度夏-2》主要介绍齿痕舌是什么原因,脾气虚的症状,艾灸

痰湿体质的症状表现及调理__中医穴位如何解暑袪热
痰湿体质的症状表现及调理__中医穴位如何解暑袪热

马上就要进入七月大小暑了,在桑拿天里,您有哪些解暑的好方法吗《健

缓解治疗感冒的穴位(按摩、刮痧、拔罐、艾灸)
缓解治疗感冒的穴位(按摩、刮痧、拔罐、艾灸)

穴位按摩、刮痧、拔罐、艾灸都可以很好地缓解治疗感冒。本文详细

治疗妊娠呕吐的穴位方法(按摩、刮痧、拔罐、艾灸)
治疗妊娠呕吐的穴位方法(按摩、刮痧、拔罐、艾灸)

穴位按摩、刮痧、拔罐、艾灸都可以很好地缓解治疗妊娠呕吐。本文

【春季】按摩穴位疏肝理气 深呼吸养肺防感冒
【春季】按摩穴位疏肝理气 深呼吸养肺防感冒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也是阳气上升,这个时候肝火特别旺,各种肝病容易

十二经络走向图 穴位养生调理【视频】
十二经络走向图 穴位养生调理【视频】

黄帝内经之十二经络养生视频: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锻炼身体

穴位疗法

  1. 1
    缓解膝关节疼痛的穴位_小腿抽筋急 缓解治疗腿脚疼痛的穴位及养生方法[专家视频讲解]
    52822
  2. 2
    每天五分钟按摩五个穴位 从此不再 穴位按摩治疗打呼噜
    56768
  3. 3
    【穴位掐揉按】duang!duang!伤风感 【穴位掐揉按】duang duang!伤风感冒就这样好了
    16326
  4. 4
    穴位疗法缓解失眠 找对穴位睡得香 穴位疗法缓解失眠 找对穴位睡得香
    46662
  5. 5
    冬季中老年人预防脑中风的注意方法 冬季中老年人预防脑中风的注意方法和穴位
    18681
  6. 6
    按揉神门穴助睡眠 宁心安神(视频图 按揉神门穴助睡眠 宁心安神(视频图解)
    49740
  7. 7
    45岁女人更年期养生之道:穴位按摩 女人保养秘诀
    57652
  8. 8
    缓解治疗牙齿疼痛的特效穴位【按摩 牙齿疼痛难忍 如何缓解 求偏方
    33358
  9. 9
    睡眠不好多梦的调理方法 安眠穴助 睡眠不好多梦的调理方法 安眠穴助睡眠
    66960
  10. 10
    缓解治疗女性痛经的特效穴位及小偏 穴位按摩缓解治疗女性痛经
    30235
  11. 11
    治疗月经不调的特效穴位及小偏方 月经不调怎么调理
    41981
  12. 12
    迎香、曲池、合谷穴 巧治感冒(专家 迎香、曲池、合谷穴 三个穴位巧治感冒
    25237
  13. 13
    高血脂喝什么茶好 降高血脂的穴位 高血脂的治疗与饮食
    28182
  14. 14
    图解治疗便秘的穴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按摩治疗便秘
    49350
  15. 15
    促进消化的穴位位置图及缓解治疗方 穴位促进消化
    17483
  16. 16
    大椎穴的作用和取穴方法 大椎穴 振奋阳气 舒风散寒
    58727
  17. 17
    人体内外关穴的位置图和养生保健方 心包 主血脉、神志 缓解晕车、中暑、呕吐等
    43732
  18. 18
    四关穴(合谷 太冲)的位置图及按揉 合谷 太冲 舒压止痛
    58018
  19. 19
    膻中穴的位置及按摩作用和手法(专家 膻中穴 调肝补肾 健脾益气 润肤丰胸
    27990
  20. 20
    涌泉穴的位置图及按摩作用和手法 涌泉穴 缓解疲劳 补肾 强身健体
    47276

特别推荐

头部面部>>

百会穴
百会穴

按摩百会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高血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

颈部肩部>>

肩井穴
肩井穴

按摩肩井穴的作用与好处提高性功能、治疗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

胸部腹部>>

中脘穴
中脘穴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尤其是现在,暴饮暴食、不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更容

腰部背部>>

大椎穴
大椎穴

按摩大椎穴的作用与好处:可以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等。大椎穴位的位

臀部腿部>>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

女性经常在家按摩三阴交穴位有很多的好处和作用,如你的父母给你存

脚部足底>>

涌泉穴
涌泉穴

按摩涌泉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高血压、提高性功能、使肾精充足,耳

热点关注
穴位按摩手法 脚底穴位图 足三里穴 人体穴位图 治胃痛的穴位 治痛经的穴位 迎香穴 丰胸穴位按摩 人体穴位高清图

网站首页 | 手机版 | 养生视频 | 全站搜索 | 版权说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浙ICP备2021030541号-1

经络穴位网 微信公众号:xuewei